139 0471 0442 | 164582196@qq.com
2015年已過大半。這半年多來,各省市推出的PPP項目高達2萬多億元的規模。在各地爭先恐后地“表態”之后,人們不禁要問,政府有足夠的錢支付這些項目嗎?這些項目有多少可以切實落地,還是只是一場鏡花水月似的表演?
2015年,已走過半程。PPP模式在向地方操作層面推進的過程,熱潮中伴有泡沫和亂象。泡沫在于全國各省不時報出的上億“PPP試點項目”,成熟程度、可行性各異,姿態多于行動。亂象則是打著PPP的旗號做變相融資的項目已然出現。各界已開始重視,6月25日,財政部金融司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57號文),其中明確規定,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項目包裝成PPP項目。
在4月份財政部下發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以及剛剛下發的57號文再次強調,示范項目所在地財政部門要認真做好示范項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有效控制政府支付責任,合理確定財政補助金額,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作為對于PPP感興趣的社會資本應當關注這一要求?!澳銈冊谶x擇項目的時候要考核當地的政府能不能守信用、投入能不能保證,10%是一個上限,它是不能夠突破的?!币詫τ赑PP推行較為積極的安徽省為例,2015年該省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2.6億元;加上中央轉移支付等,安排支出504.4億元。也就是說對于所有PPP項目,2015年安徽省政府的支付額度為50.44億元。
“地方政府有很多項目建設的需求,但由于短期財力有限,毫無節制地上項目會導致財力不能及時支付,從而造成政府違約。為避免這種情況,抑制地方盲目上馬PPP的沖動,減少無效投資,財政部加以10%的限定?!睗钭稍兌驴偨浝韽埩潜硎?,“同時應該明晰的是,10%是總量控制,對應的是所有PPP項目年度支付的總額?!?br/> “必須認識到,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適合做PPP,也不是說想做多少PPP就能做多少PPP。地方政府在中央的號召下,做大躍進似的PPP,互相競爭誰報的項目多,誰報的金額大,顯然是瞎吹牛?!睆埩潜硎?,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可承受力評價就相當于基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工作,再加上中期財政規劃,“像一個個模塊一樣,構成了PPP項目監管體系的大魔方。有了這3個緊箍咒,地方政府就不能不管不顧地上項目,避免之前很多地方發生的、簽了幾百億的BT項目,最后無法按照回購協議的規定還錢,產生地方債務風險隱患?!?/span>
上一條: 呼市泡沫包裝需求深不見底?需求帶動生產力